首页>>新闻中心>>京津冀: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

京津冀:下好协同发展这盘“棋”

时间:2016/12/17 16:18:56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广告部

"十三五"开局之年收官在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不断向前,改变正在发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晓哲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郭女士近来注意到,“大红门”附近聚集的“乱糟糟”的卖服装、搞装修的人少了,而她身边的这种变化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今年,北京市丰台区以大红门、玉泉营及新发地为市场疏解重点,清退小散乱污工业企业,成效明显。
    观一隅而知全局。“1+1+1>3”,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的形象比喻。
    从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到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在顶层设计框架下着力描绘美好蓝图,2016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稳步向前。

新阶段有新定位

    京津冀实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是《规划纲要》明确的布局思路,而“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则是《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地区属性分区的精炼概括。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在这样的总体布局下,京津冀的各自定位也十分清晰: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十三五”开局之年收官在即,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不断向前,改变正在发生。
    对于北京而言,核心是突出“三个聚焦”,疏控并举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加强统筹协调安排下,疏解政策措施有序制定出台。一般性产业疏解力度加大。今年1~10月,北京市停产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335家;不予办理的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约3110件。
    市场疏解步伐加快,部分学校、医院疏解有序推进。今年1~10月,北京市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72家。除前文提到的“大红门”国际服装城正式进驻白沟商圈,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高碑店)一期项目建成投运;北京化工大学昌平南口校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新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扩建加快建设,等等。
    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离不开天津、河北的积极承接。天津市立足“一基地三区”的总体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推进承接载体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各区县有力支撑的功能承接格局。
    河北省筛选确定了曹妃甸区等战略平台,明确了各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承接了一批北京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搬迁项目,有序开展承接工作。
    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进一步统筹北京市与河北省毗邻区域规划建设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今年12月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京冀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促进京冀交界地区协调协同发展。

重点领域先突破

    根据《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交通方面,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更加顺畅。
    看铁路,“轨道上的京津冀”向远方延伸:京张、大张铁路全线开工,京沈、呼张高铁加快建设,京滨、京唐铁路已核准,京霸铁路初步设计已批复,京津城际及延长线、津秦、津保、京沪5条高铁建成通车,京津保地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
    看公路,网络建设如火如荼:首都地区环线密涿高速廊坊及北三县段、京台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车,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北京段开工建设,京新高速已完成前期审批,河北太行山高速加快建设……
    看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新机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30多亿元,航站区、飞行区、交通换乘中心已全面开工;天津机场1~9月新增加密客货运航线航班81条,累计设立异地候机厅20座,航空物流园开工建设;北戴河机场实现转场运营;承德机场已竣工,待验收后尽快投入运营……
    看港口,港口群集疏运体系正在改善:天津与河北共同制定和完善方案,累计在京冀建设10个无水港,津冀渤海港口投资公司发挥作用,收购两地的专业码头;唐山港京唐港区25万吨深水航道工程完成可研、初步设计审批,曹妃甸华能煤码头加快建设……
    交通“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资源共建共享。目前,2016年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任务书已经印发实施,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使用范围可覆盖京津冀区域9个城市,包含北京139条公交线路。京津冀毗邻地区省际班线公交化改造试点稳步推进。
    生态方面,“联防联治”是关键词。三地积极探索京津冀联防联控治理污染的新机制,通过签署区域环保合作协议、强化环境执法和应急处置联动、加强环境标准合作,形成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的自觉行动和强大合力。
    近年每到秋冬时节,身处京津冀地区的人们往往谈“霾”色变,空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在严格的制度安排下,华北平原的空气质量正有好转的趋势。
    北京、天津、河北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河北省大力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达标治理、煤改电煤改气等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北京市为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14.5万辆,推广纯电动汽车4.16万辆。天津与北京、河北联合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检查,协同查处跨界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天津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27.2%,退出了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10名行列,今年1~9月,PM2.5浓度同比又下降了9.4%。
    产业腾笼换鸟,转型箭在弦上——要实现协同发展,终究要落实到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在此过程中,京津冀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对接资源,主动延伸产业链条,三地间企业、项目“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发生。
    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北汽集团(华北)微车产业基地等投入运营,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已落户医药企业66家,首钢京唐二期在曹妃甸开工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今年新签约京津项目50个……1~9月,河北省分别引进京津项目2711个、635个,分别引进资金2563.11亿元、298亿元。天津市共签约引进北京项目1415个,协议投资额2502.58亿元,在谈项目达2539个;京冀企业在津投资累计到位金额1587.41亿元,占全市国内招商引资比重的44%。
    联合编制《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方案》、发布《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一个个方案、一部部协议的背后,是三地凝神聚力,脚踏实地共谋区域发展美好未来的切实努力,同谱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的坚强决心。

协同创新谋新篇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上靠创新驱动,协同创新是重要途径。如今,创新正在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成为构建分工合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打破各自为战的松散局面,在京津冀区域创新平台上有效整合资源,破解技术转移、创新成果孵化等难题?京津冀可谓各有千秋,正齐头并进。
    北京着重建立健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研究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重大创新成果在津冀转化。北京还提出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及向津冀产业创新资源外溢。
    天津着力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在推动与中关村合作共建科技产业园的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中科院确定了60项合作项目,推动一大批新项目取得进展。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与京冀共同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立多个协同创新联盟,建立京津企业家培养工作机制,协同推动新型企业家培养工作。
    河北着手构建协同创新平台载体。积极构建“一南一北一环”三大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河北与京津合作共建科技园区49个,引进和转化科技项目522项,吸引1200多家京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北。建立产业技术联盟61家,加快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共建技术市场,逐步建立联通京津、贯通各市的“三中心,两平台”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生根;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功能逐步凸显;引进中科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在部分城市设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促进技术市场的互联互通。
    一子落而满盘活,更何况京津冀三子齐发,如何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人们正拭目以待。“希望以后北京更有首都的‘范儿’,也希望天津、河北这些好邻居们也能一起发展得更好。”郭女士由衷地说。

分 享 到: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经济导报广告部-中国经济导报电话-中国经济导报公告登报-中国经济导报社
服务关键词:中国经济导报广告部,中国经济导报广告部电话